应用数学学报

“奥数+穿越”让这部剧中的少年“逆天改命”, 

来源:应用数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6

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,来自乡村的沈维孝在中学以前没有接受过关于数学的专门竞赛训练,但在初中取得了安徽省中考数学前十名的成绩。这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,“我可能有学习数学的天赋”。但真正步入数学研究的大门后,他才发现所谓天赋是最不值一提的部分,热爱和坚持才是打开研究大门的“万能钥匙”。在他看来,剧中最燃的便是少年们在奥数竞赛营“逆天改命”的剧情。在严苛的规则和残酷的赛制下,林朝夕和同伴一起帮助非天才型选手闯过了一轮轮淘汰,打破了集训营老师对所谓没有天赋的学生的预判。“这就是兴趣与热爱的力量。”沈维孝说。

对于《天才基本法》中学生和家长面对奥数时的纠结,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说:“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已经尽力了。”在他看来,有时挫折是 “让人长大”最好的老师,跨过去就会达成所愿。

没有人可以只凭一次考试决定人生,尤其是我们自己

责任编辑:姜澎

兴趣对成功的作用往往大于天赋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“不论学习还是科研,都需要耐得住寂寞,基础学科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冷板凳项目。很多时候漫长的付出也未必能迎来期待的结果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坚持是可笑的。”许学军说,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,但不乏努力的普通人。对学生而言,尤其需要做一名“长期主义者”,首先考虑自己的热爱,先有热爱、再有坚持,正如剧中父亲林兆生对女儿林朝夕所言:“在这漫长而美好的一生当中,只要你认真想做一件事情,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。”

这一点也从现实中很多IMO(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)选手身上得到印证。被网友称为“韦神”的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韦东奕就提到过,他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,就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,这是他坚持数学学习的源动力。

“是不是如果我生来没有天赋,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天才,那我去努力就没有意义?”在《天才基本法》中,女主角林朝夕对自己的反复叩问也代表了不少人的疑惑:如果觉得自己并非某个领域的天才,那还有没有必要死磕到底,在这个领域全力以赴?没有结果的付出是否还有意义?


《天才基本法》用一种近乎“浪漫主义”的描述给出了答案。林朝夕经历了现实的“草莓世界”与非现实的“芝士世界”双时空穿行,最终发现 “努力最可贵的事情就是要不去询问‘意义',对于个体而言,你只要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往前再进一点点,就都很宝贵”。

无论是数学天才裴之,还是热爱数学的普通人林朝夕,抑或是沉迷数学的中年林兆生,他们的经历其实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,即天才并非万事顺遂的保证书,唯有坚持和对梦想的追逐才是让人走得更远。

“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,学生只要在中小学学习中培养出了学习兴趣,就是最大的收获。至于今后是否在某个学科取得成就,这并非教育的根本目的。”许学军说。

  编辑:储舒婷

为此,记者采访了多位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,这些外界眼中“有天赋”的人的感悟也许更能给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带来启示,他们坦言,不论是在数学学习还是其它领域,所谓的“天赋”或许可以缩短看到成果的时间,却并非一生顺遂和成果倍出的保证书,唯有做一名“长期主义者”,做到所爱即坚持,人生才能走得更远。

因为考试的失败就应该放弃吗?在专家看来,学习的动力本来就不应该是考试本身,决定人生也不应该是考试,而是兴趣。正如林朝夕所说,“没有人可以只凭一次考试的成绩、一张试卷、一个分数,就决定我们的人生,尤其是我们自己。”

做一名坚持自己热爱的“长期主义者”

对此,沈维孝也有自己的看法:“仅仅以数学为例,不论是考试还是竞赛,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,这是一门面向已知的求解。而真正的研究则是面对未知、面对目前无解的问题。”在他看来,对学生而言,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思考的过程,不是寻求考试时正确答案的过程,经过长期训练所培养的思维能力,才是孩子的终身财富。
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关于这点,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教授沈维孝感触很深,“首先必须承认,在某一些领域,的确有人具备天赋。但是否有天赋的人就可以走到最后?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。”

上一篇:?能够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数字儿歌
下一篇:没有了